# 敬語概念與種類 ## 敬語的概念 日語有非常豐富的敬語系統,在基本上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當中,是表達「互相尊重」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。 然而也因為其複雜性,導致連日本人當中對敬語的使用習慣也不完全相同。**本站主要以「日本文化庁」所發表的[『敬語の指針』](https://www.bunka.go.jp/seisaku/bunkashingikai/kokugo/hokoku/pdf/keigo_tosin.pdf)為主要參考,並盡可能去蕪存菁,簡化為適合學習者的內容**。 --- ## 敬語的種類 根據不同觀點,敬語可能有多種分類方式。詳細的分類可能分到5分類,但**本站以日語教育中較為常見的3分類為主**。分別是: > [!note] 敬語的種類(3分類法) > 1. **[[尊敬語|尊敬語]]** > 2. **[[謙讓語|謙讓語]]** > 3. **[[丁寧語・美化語|丁寧語・美化語]]** > [!abstract]- 敬語分類補充說明 > 1. 狹義(特別是教學上)所指的敬語通常是指「尊敬」和「謙讓」2種。 > 2. 有些分類法會將「美化語」合併到「丁寧語」當中,本站選擇分為兩個項目但歸在同一類。 > 3. 有些分類法會將謙讓語再細分為謙讓語和鄭重語(丁重語)。 --- ## 敬語相關用語整理 ### 敬語 v.s. 敬体 初學者經常會混淆「敬語」與「敬体」的差別,實務上確實不好分辨,因為敬語分為廣義與狹義定義。 廣義的敬語就是上述提到的3種(或5種),而**狹義的敬語通常只有包含「尊敬」和「謙讓」2種**。 撇除「美化語」不提,**兩者最關鍵的差別在於是否把「丁寧語」([[敬体(丁寧体)|敬体]])包含在敬語當中**。 一般來說,日本人所提到的「敬語」為廣義,也就是包含「敬体」。而教學上所提到的「敬語」為狹義,也就是不包含「敬体」。 > [!note] 敬語的廣義與狹義定義 > * 廣義敬語:包含敬体(日本人常用) > * 狹義敬語:不含敬体(教學上常用) 因此,**在文法教學上或本站所提到的[[常体(普通体)|常体]],其實日本人一般只會說「沒有使用敬語」**而已喔。 --- ### 【〈お・ご〉~】 動作敬語變化形態中所提到的【〈お・ご〉==~==】部分是指: > [!note] 【〈お・ご〉~】 > 1. [[和語(大和言葉)#和語動詞|和語動詞]]:お+**==V《~~ます~~形》==** > 2. [[漢語#漢語動詞|漢語動詞]]:ご**+==V《~~~する~~》==** 為了排版方便,上述內容在敬語相關單元**統一用【〈お・ご〉~】的形式標示**。 #### 和語動詞 「入る、書く、考える...」均為和語動詞,**V《~~ます~~形》為「入り、書き、考え」,前方用「お」接續。** #### 漢語動詞 「参考する、確認する、予約する...」均為漢語動詞,**V《~~~する~~》為「参考、確認、予約」(也就是原本的名詞),前方用「ご」接續。** 然而,部分漢語動詞亦可能比照和語動詞使用「お」接續,例如:「食事、電話、掃除...」。 --- ### 話題人物 所謂的「話題人物」不一定是聽話者,也可能是談話中所提及的第三者,因此稱為「話題人物」。例如,小明在和同事小美談論公司社長時: * 小明:說話者 * 小美:聽話者 * 社長:話題人物 --- ### 內外關係 日語中特別是在敬語的使用上很講求內外關係,所謂的「內」與「外」是相對的。例如在公司當中,同部門的人屬於「內」,其他部門的人屬於「外」。但有客戶在場時,無論部門,只要是自己公司的人都屬於「內」。 > [! note] > * 「內」:自己人 > * 「外」:其他人 --- ![[更多資訊]]